韓國中型船廠或率先復蘇
2013-08-28 08:26:01 來源:國際船舶網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據朝鮮日報報道,韓國SPP造船最近正絞盡腦汁拒絕海外客戶的訂單。因為進入下半年后盡量減少新增訂單,但想要訂購中型船舶的客戶還是接踵而至。
截至上月,SPP造船接單量已達40多艘。這一數字是去年全年訂單(20多艘)的兩倍。目前手持訂單可以維持到2015年。
最近海外船東之所以把目光投向韓國,是因為在很大程度上中國造船業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進行結構調整。SPP造船專務李奉哲表示:“中國造船廠的建造成本比韓企低10%至15%,但比起前景不明的中國造船廠,船東還是愿意選擇技術先進的韓國企業。”
據專家預測,全球造船業已從今年年初開始推進結構調整,中國政府改變政策方向會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。2008年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爆發之前,造船業還處于繁榮期,但當時訂購的船舶大都在去年之前交付完畢,進入今年以后手持訂單開始減少,門可羅雀的造船廠層出不窮。
克拉克森的統計結果顯示,全球造船廠數量從2008年7月的620家減少到今年第一季度末的482家,減少了20%以上。其中,目前沒有任何訂單的造船廠達86家。財務結構不佳或造船能力有問題的造船廠很有可能會被淘汰出局。
受此影響,預計全球造船業的建造能力會從2010年的5700萬CGT降至2014年的4700萬CGT,降低17%左右。從不同國家的情況看,中國將從2230萬CGT降至1610萬CGT,降低28%;韓國將從1820萬CGT降至1700萬CGT,降低6.6%。
據專家預測,從長遠角度看,結構調整會解決船舶供過于求的問題,帶動船價上漲,對韓國造船廠產生積極影響。從短期來看,原本與中國展開直接競爭的中型造船廠會率先復蘇,從長期來看,現代重工(船機庫 位置)、三星重工、大宇造船海洋等大型造船廠也將迎來改善業績的契機。
KTB投資證券研究員李康祿表示:“結構調整使造船業重組為優勝劣汰的市場。商船市場觸底反彈后,存活下來的造船廠自然會迎來繁榮景象。”